杏悦2注册

“上兵伐谋”!明宣宗朱瞻基对瓦剌部落的分化瓦解,有多么高明?
发布日期:2024-10-14 15:53    点击次数:76

“上兵伐谋”,中国古代历来把谋略看得比军事重要得多,有时候“谋”比“兵”取得的成果更为显著。

中国古代几千年来的封建王朝发展其实就是一部谋略发展史,无论是在政治、军事、外交和经济上,谋略的发挥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人一直以来把“智”看得相当的重。

如果要论谋略的精深,我首推明宣宗朱瞻基对瓦剌部落的分化瓦解。

宣德年间,被明朝打残的元朝彻底的退出了历史舞台,但是蒙古人却没有彻底的消亡,蒙古草原上又出现了不同的部落,虽然不够统一,但好歹种族没有灭亡,局部的部落政权又陆续的成立,其中瓦剌的势力越来越强大。

瓦剌由四个主要的部落组成:和硕特、绰罗斯(准噶尔)、杜尔伯特、土尔扈特,其中的绰罗斯部最为强大,部落首领脱欢逐渐的把瓦剌的这些大大小小的部落都统一了,但是遇到了一个问题,他无法成为蒙古草原上真正的大汉,因为血统不够。

脱欢不具备当大汉的资格,毕竟所有的蒙古民族对成吉思汗的黄金家族一直念念不忘,于是脱欢迎立了鞑靼的君主脱脱不花当了瓦剌的大汗。

脱脱不花名义上是瓦剌的大汗,部落实际权力却在太师脱欢家族手中,脱欢死后,其子也先接替太师,掌控着瓦剌。

瓦剌的强大严重的威胁了刚刚成立不到百年的明朝,此时已经到了明宣宗朱瞻基时代,按照明朝皇帝的一贯做法,对于北方游牧民族那是坚决的军事打击,毫不手软,特别是明成祖时期,五次亲征漠北,对鞑靼部进行军事讨伐。

明宣宗朱瞻基登基后,明朝经历了靖难之役,又经过朱棣北伐等等军事行动,明朝的军事实力虽然依然强大,但国力已经无力支持大规模的战争,要对付瓦剌的强大,明宣宗朱瞻基和当时的内阁“三杨”杨荣、杨士奇、杨傅制定了针对瓦剌的国策。

北方游牧民族一直对中原政权长达几千年的骚扰,他们并不是要与中原政权抢夺执政权,他们没有那个想法,马背上的民族只需要物质,草原上除了牛羊草地什么都缺。

游牧民族最希望的是中原王朝与他们开放贸易,让更多的丰富的中原物产进入草原,丰富他们的物质需求,而大多数的中原政权对边关贸易是持谨慎态度,一句话:你缺的,我卡你的脖子,不能太惯着你。

明宣宗朱瞻基使用另外一种传统的贸易策略——入朝纳贡。

不要以为瓦剌人前来给明朝纳贡来了,他们是带着土特产前来走亲戚,亲戚给来的人返乡的路费。简单的说法就是这样。

既然瓦剌与明朝建立了这种变相的经济关系,但却给那帮头脑简单的瓦剌人下了个套,明朝允许瓦剌大汗脱脱不花和太师也先分别派不同的使团入朝纳贡。

高明,太高明了。

我们来捋一捋,瓦剌的大汉是脱脱不花,脱脱不花却是鞑靼的君主,瓦剌部落的实权掌握在太师也先手中,脱脱不花和也先肯定有嫌隙。相当于洪秀全与杨秀清这种关系。

大汗和太师可以分别入朝纳贡,明面上是明朝充分的尊重两位当权者,其实就是不断的给他们之间制造平等的假象,这种地位平等的假象愈加增加了大汉和也先的猜忌。

朱瞻基的策略相当的成功,瓦剌部落虽然越来越强大,但内部并不稳定,这种不稳定因素在后来的土木堡之变后确保了明朝没有被强大的瓦剌覆灭。

明朝对瓦剌的这种高明的决策一直延续了十几年,直到明英宗朱祁镇贸然发动对瓦剌的亲征,导致“土木堡之变”。太师也先率领五万大军一路南下打到了北京城,虽然有于谦力保北京不失,另外一个因素就是也先担心脱脱不花大汗在内部夺权。



友情链接:

Powered by 杏悦2注册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